聯係人:許總(負責人)
電話(傳真):0579-85881238
移動電話:18257088080
QQ郵箱:2801539831@qq.com
地址:中國義烏城北路877號宇業大廈1906室
郵編:322000
網址 : www.soamah.com
2017年6月29日,日本大型綜合性免稅店堂吉訶德宣布其日本國內的37家店麵可以采用微信支付。
被網友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移動支付已經深入國人生活,成為國內主流支付方式之一。《人民日報》曾報道,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增長了三倍,為38萬億人民幣(5.5萬億美元)。5.5億美元或許是一個天文數字,常人難以想象,但換一個數據或許大家比較熟悉。2016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為74萬億元,折合約1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一半的GDP都在移動支付上跑。可見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相當成熟。
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2017年4月,聯合國的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優於現金聯盟)發布題為《社交網絡、電子商務以及中國數字支付生態係統的發展對其他國家意味著什麽?》的報告。報告認為,數字支付方式的發展不僅讓中國人充分享受更廣泛的數字金融服務,更擴大了中國乃至周邊國家的普惠金融,帶來更多經濟發展機會。
白明認為,移動支付擴大了中國電子商務的領域。有利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從前人民幣國際化高高在上,大家都看不到。”跨境電商的發展和移動支付的出海有利於構建貨幣毛細血管,讓人民幣國際化真正落地。完成“從大江大海到小溪小流”的轉變。此前發布的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報告也預測,到2025年,支付方式的轉變會使發展中國家的GDP增長6%,增加3.7萬億美元和9500萬個就業機會。
發展中國家“粉絲”多
“從國外移動支付整體情況來看,發展中國家移動支付發展很快,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移動支付反而相對落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在一些發達國家,信用卡支付已成為了一種習慣,消費者向移動支付轉移過程還沒有完成。而商家對使用移動支付的積極性也沒有完全調動起來。截然相反的是,在印度、肯尼亞等發展中國家裏,移動支付卻快速發展。肯尼亞是全球移動支付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有近五成的民眾使用支付軟件移動錢包服務(M-pesa),他們可以用該軟件解決所有支付問題,甚至還可以購買金融產品。此外,印度也成為全球移動支付增長最為迅速的國家之一,印度移動支付在國內的占有率從2015年的1.5%增至2016年的8%。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訴海外網,造成移動支付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冷熱不均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移動支付發展領域主要為電子商務和批發零售業,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潛力巨大。二是較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環境並不優越,移動支付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三是發達國家的支付模式相對而言已經比較完善,移動支付的影響較小。
出海路上麵臨挑戰
雖然中國移動支付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但人大國際國幣研究所所長助理曲強表示,中國支付企業出海依然麵臨不少問題。
首先,品牌接受程度。一些海外市場的支付體係已經很成熟,中國電子支付突然“闖入”,難免會產生信任問題。其次,在軟件使用習慣、使用場景等方麵存在差異,恰恰是使用習慣的不同而影響推廣。再者,“新貴野蠻人”突然敲門,多少會引起當地同行抵製,例如在法律法規上進行約束、第三方支付渠道受阻等。白明表示,在海外推廣上,可以與國外的社交網站或穀歌衍生出來的支付產品進行合作。
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例,出海最活躍的地區仍然是東南亞和日韓,曲強分析稱:“這些國家有大量中國遊客,為吸引中國遊客消費,商家熱衷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足為奇,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
但曲強也表示,“在中國,為了促進電子支付發展,央行在風險撥備、準備金方麵給予第三方支付企業很多優惠政策,這樣開疆拓土的方式在國外未必行得通。”
此外,技術上的挑戰也是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走出去的一道檻。不同國家在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方麵步調並不一致,跨境支付有可能涉及要用其他通道配合,為了適應國外的網絡基礎設施服務,這就對我國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模式和係統的更新與發展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
白明認為,這些挑戰和問題很正常,“當他們發現移動支付的便利之後會接受的。一些國家可能致力於開發自己的支付係統,從而抵製中國的移動支付。想要抵製的話也不容易,因為中國已經走在前麵了。 以後他們發展出自己國家的支付體係之後,向日葵视频app黄可以合作。”